第十五講 詞的輕重音
主講:王玲玲
1. 輕重音的性質
組成一段語流的各音節聲音響亮程度并不完全相等,有的音節在語流中聽起來聲音比其他音節響亮,就是重音音節;有的音節聽起來比較微弱,就是輕音音節。重音音節一般在音節前用“'”號來表示,輕音音節在音節前加圓點來表示。
在多音節詞中,各音節的輕重位置往往是確定不變的。例如“明·白”míng·bAi里的“白”必須讀輕音,可以說是習慣使然,不這樣讀,聽起來就不夠自然,不夠標準,甚至有可能讓人聽不懂或誤會成別的的意思。
有的輕重音和語義、語法有密切的關系,例如“東西”dongxi是指東邊和西邊,“東·西”dōng·xi則是指事物,第二音節是否輕讀區分不同的語義。
在表達完整意義的語句中,重音可以起強調其中某個詞語的作用,例如“我對'他說了”是強調對“他”,不是對別人;“我對他'說了”則是強調“說了”,沒有隱瞞。兩句的意思顯然不同。這種重音表達了語氣的變化?梢苑Q為“語氣重音”或“句重音”。
漢語的詞以單音節和雙音節為主,重音的作用不明顯,輕音現象則在許多方言里都存在。音節的響亮程度是聽覺感知的結果,聽覺所感知到的響度除音強起很重要的作用以外,還要受到音色、音高和音長的制約。如果其他條件相同,元音聽起來比輔音響。在元音中,開口度大的低元音聽起來比開口度小的高元音響;在輔音中,濁音比清音響,送氣音比不送氣音響。用同等的音強說“發達”和“希奇”,一般總是“發達”聽得比“希奇”遠。這時音色得制約作用。平時說話,為了讓對方聽清自己說的話,常常會把聲音提高一些,這實際上就是用音高的變化增加響度。調值高的音節聽起來也要比調值低的音節要響一些,用同等的音強說“沙子”和“傻子”,一般也總是“沙”聽起來比“傻”響一些。音長對響度所起的制約作用更是明顯。
近些年,國內外的一些實驗研究已經證明,在分辨輕重音時,音強往往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。普通話輕音的主要征兆應該說是音節時長的縮短,這是聽起來響度降低的主要原因。用聽辨人工合成語音的方法可以得出同樣得結論。把人工合成得普通話雙音節詞第二音節音強減弱,絕大部分聽辨人都認為并沒有變成輕音;把第二音節得音長縮短,絕大部分聽辨人都認為這個音節已經變成輕。例如,把人工合成得“鴨頭”這個詞中得“頭”音強減弱,聽辨人并不感覺變成了“丫·頭”;把“頭”音長縮短,聽辨人就都會聽成了“丫·頭”。
總之,完全依靠聲音得強弱來區分輕重音的語言是很少的,輕重音可以認為是音強、音色、音高和音長的綜合辨線,聽覺所感知到的響度是這四個方面的復雜綜合體。
普通話雙音節詞聽起來往往是后一音節比較重;三音節詞一般是中間音節較輕,前后兩音節較重。除三音節詞的中間音節明顯變輕以外,各音節之間的輕重差別并不明顯,改變重音位置對詞義和語法結構也沒有影響。例如,“工事”和“攻勢”、“散步”和“散布”、“公雞”和“攻擊”是三組同音詞,詞義和語法結構都不相同,重音一般在后一音節,但也可以移到后一音節,這時語義和語法結構都沒有變化,只不過有時表示語義重點是在前一音節而已。
普通話重音音節一般都是音長比較長,調域比較寬,調型也比較完整。音強往往也有所加強,但不是主要的,其中輕音音節主要是音長大大縮短,調域、調型和音強都受音長縮短的影響,居于次要的地位。輕音可以有不同的音高,也可以有調形上的升降變化。五度制用圖點表示輕音的高低,數碼標寫只用一個數字,調形的變化比較細微,一般不必標出。普通話輕音的高低升降由前面音節的調值決定,在比較認真讀的時候,陰平和陽平之后的輕音都是降調,但陽平之后起點略高,上聲之后是較高的平調。
從普通話詞輕重音的聲學特征來看,重音就是音域擴大,音長增加,音強可能增加;中音,聲母、韻母和聲調都不發生音變,只是不像重音那樣擴大音域和增加音長、音強。輕音,音長約縮短四分之三,有規定的音高模式,音強不一定減弱,有時候還相當強。輕音和輕聲的異同在于兩者聲學特征一致,但輕音屬于詞和語句的輕重音范疇,而輕聲屬于聲調變化范疇。
2.普通話詞輕重音的功能
①輕音功能:區別詞性;區別詞義;區別構詞方式;區別用法;區別同音詞。具體說明可以參考輕聲章節。
②中音的功能:它在合成詞里有類似輕音的作用,只不過沒有那么突出。
A:區別同音詞
重中 散布 攻擊 報道
中重 散步 攻擊 報到
B:區別詞性
生氣(重中:名詞)、(中重:動詞)
C:區分構詞方式
生氣(重中:詞根加后綴)(中重:動賓)
D:區分詞義
一定(重中:特定的)、(中重:確定的)
如: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。
每天的作息時間都有一定。
E:區分詞和短語
不管 重中:連詞 中重:短語
十分 重中:數量 中重:副詞
有的是 中輕重:詞(強調很多)重輕加中:“的”短語、是
如:《儒林外史·范進中舉》里有一個“母雞”的用例
“我有一只生蛋的母'雞,你快拿集上去賣了,買幾升米來煮粥吃”。
按吳語習慣是將“母”念重音,如果按普通話節律來理解,讓人莫名其妙:生蛋的難道還有公雞?
“我叫你賣"母雞,你怎么把"公雞賣了?”
F:詞輕重音顯示句法結構
重輕 拿一本書就′出來。(動詞)
雙輕 拿出一本書來。(連動)
拿出來一本′書。
北京同仁堂,杭州胡慶余堂,都是藥店里的“老字”號。
小塘鄉養雞的人家越來越多。(中重格式義為家庭,重輕格式義為別人;一個是名詞,一個是代詞,所以應念中重式。)
3.詞輕重音不合普通話節律造成的失誤或缺陷---從反面看普通話節律的功能。
缺陷:
例一:媽′媽 ,我要喝----娃哈哈果奶。
例二:想當年,我用拳"頭來打天下;今天,我兒'子要用×××打天下!----×××學習機!
這是兩句充斥了電視的廣告詞。把輕音念成重音,有的還拉長( )。正確的念法應該是---
'媽媽 '拳頭 '兒子 (前字重音,后字輕音。)
廣告詞里也有不該輕而輕的,如:
腦瓜聰明又健康。“腦瓜”是中重格式,而且要帶兒尾:腦瓜兒。)
失誤:
例一:嘉興地區蓮子豐收。(把“子”念作了輕音,結果是“簾子”豐收,“子”是詞根,比“蓮”重,即中重格式。)
例二:口約,升得真快呀,都'副經理啦。☉畛芍兄兄馗袷,重音在“理”,只有當潛在語義是“副”經理,而不是正職的時候,重音才落在“副”上。比較:張經理是公司"副經理,"王經理才是"正經理。)
例三:下一支歌:婆婆媽'媽(這是聯歡晚會報幕員的話,可是演出的內容卻是婆婆和媽媽,應該念成:'婆婆Ο'媽媽。兩個并列的雙音詞,都是重輕式,當中有停頓,顯示聯合關系。否則形容人行動緩慢,言語羅嗦。
小結:以上失誤絕大部分是把方言的詞輕重音帶進了說和念,其性質是使用了方言語調。
4.普通話詞輕重音的規律
普通話詞的輕重音規律可以從詞的各種結構形式來探討,有的結構規律性明顯,有的則缺乏或比較缺乏普遍規律。
下面介紹的規律性,詞匯材料取自《普通話三千常用詞》。
(1) 主謂式
A:中重格式,占70%,沒有兩可,即不念中重式以外的格式。
如:日食 冬至 天亮 花生 民主 心慌 性急
B:重輕式,占17%,有些可做重中式。
如:事情 月亮
C:重中式,占5%,可做重輕式,總數不多,后字輕音的前提:這個詞必定是口語里使用頻度高的,甚至有悠久的口語高頻歷史。
如:心疼
(2) 動賓式
A:中重式,占94%,沒有兩可,動賓式絕大多數念中重格式,規律性很強。
如:吃飯 吃虧 賽跑 當真 主任 同學 努力
B:重中式,占4%。
如:交代 能干
C:重輕式,占3%。
如:抱怨 埋怨 約會 點心 惡心
(3) 單純式
A:重輕式,占64%。
疊字 星星 爸爸 媽媽 奶奶 姐姐 弟弟
雙聲 伶俐 蜘蛛
疊韻 荸薺 糊涂 羅嗦 蘿卜 喇叭 駱駝
雙聲疊韻 轆轤
其他(多外來詞) 玻璃 石榴 胡同 坦克 馬虎
B:中重式,占18%。
如:剛剛 偏偏 常常 蜻蜓 服務 瓦斯
C:重中式
如:統統 僅僅 具體 骯臟
5.句子輕重音
強調重音,又稱加強重音。它不像一般重音那樣每句必有,而只出現在說話人在意念上需要強調某一個語義的時候,要求講究精確。比如:
希特勒匪徒瘋狂殺人,連無辜的兒"童也難幸免。
有的播音員誤植強調重音:無"辜的兒童。這樣念,語義大大走樣兒:兒童是不是除了無辜的以外,還有該殺的?
再看下例:
“我住的是"三樓還是"四樓?”(表示對比)
“小貓兒釣魚不專心,"一條魚也釣不著。后來,它一心一意地釣魚,釣著了一條"大魚。”(前后照應)
“"媽媽喜歡吃魚"頭”。(重要的關鍵詞)
“"山○朗"潤起來了,"水○"漲起來了,"太陽的"臉○"紅起來了。”(特種修辭方式)